石全石美石材有限公司

扫一扫二维码

主营产品:汉白玉|中国黑|芝麻灰|芝麻白|

全国服务热线:

130-96222677

产品展示

PRODUCT DISPLAY

联系方式

CONTACT

  • 石全石美石材有限公司
  • 联系人: 温先生
  • 电话: 130-96222677
  • Q Q:495877166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汉白玉雕刻艺术文化

发表时间:2016-01-22

   一片翠绿的草地上,由汉白玉小人构成的拉链拉开了草地里的一片蓝天!一个个 汉白玉小人质地细腻、栩栩如生,面部表情憨态可掬,同时,由汉白玉小人构成 的拉链雕塑也打破了传统汉白玉雕塑的工艺性单一主体,不锈钢镜面材料的运用 更是对汉白玉雕塑注入了全新的现代感。 这些精致的雕刻作品,在祭坛、佛像等大型汉白玉雕刻作品的映衬下,显示 出细腻的美感和无限的创意。虽然汉白玉并非一种玉石,但这些作品却总能让人 生出“玉雕”的感觉和遐想。 不久前圆满落幕的首届中国汉白玉文化艺术节和首届中国汉白玉雕刻创意大 赛,让人们把目光投向房山大石窝。大石窝镇自古以来就以盛产汉白玉而著称, 素有“汉白玉的故乡”的称号, “先有大石窝后有北京城”的说法更是流传至今, 据《房山县志》记载,大石窝在房山西南六十里黄龙山下,前产青白石后产白玉 石,小者数丈,大者数十丈,宫殿建筑多采于此” ,因大石窝的石料质地精良,储 藏量丰富,品种多达 13 种①,称为 13 弦。开采的历史比较早,可追溯到汉代。 历代朝廷(特别是在北京建都的)兴建皇宫、寺庙、陵寝、牌坊、御路、桥梁等, 所用建筑石料大多是从石窝开采的。因此至今这里还尚存许多遗迹和人文资料。 具体年代或朝代有的已说不清楚, 汉白玉石材的开发与雕刻加工技术养育了代代大石窝人。但由于种种原因, 汉白玉的开发、雕刻业几经萧条,目前兴起于皇家建筑精湛的传统雕刻技艺,面 对市场经济为主导的追求利润大化为目标的现实,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面 临绝迹的危险。究其原因,便是能‘读懂’汉白玉的人,在现代社会已不多见。 大石窝石材雕刻业起源于明代兴建紫禁城时期,当时全国各地石雕业的能工 巧匠集中在此地,为皇家修建宫殿、园林付出了辛苦的劳动。那时也是大石窝石 雕行业的兴盛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中国经历了连年战乱以及文 化大革命等特殊的年代,石雕行业处于极其低靡的时期。
    80 年代,改革开放的春 风吹便中国大地,经济的复苏又为大石窝石雕业的再度兴起带来了生机。但是, 由于近百年的战乱和建国初期的过渡期,使得技艺的传成受到了致命的冲击。我 们现在的抢救工作已经错过了佳时期,因此,现存的老艺人就是无价之宝。 长期以来,石雕行业作为当地人谋生的一种又苦、又累、又脏的职业,在没 有其他出路的情况下才从事此行业。因此从事石雕行业的当地人很少,从业人员 的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再者传统师傅带徒弟的传承方式已不再适应目前石雕行业 的要求,造成新老更替不能更好的延续。现如今,即使是一些了解汉白玉的老人, 也只会把汉白玉当作一种的建筑材料,或者是制造府衙前的石狮和墓葬神兽 的原材料,但几乎不能雕成小件装饰品,为平民之家所用;而现在的一些青年人 和孩子,则几乎都不知道汉白玉的用途。事实上,很多著名的大型建筑,比如故 宫、十三陵、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和中华世纪坛,都使用了来自大石窝镇 的汉白玉。然而,汉白玉又不应该仅仅是一种在公共建筑上使用的建材;它完全 可以走进寻常百姓之家,成为现代人的玩物和具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品。 在大石窝的土地上,加工汉白玉的劳作数百年来从未停息。尽管电动工具提 高了石匠的工作效率,他们的生产流程却没有发生什么变化:石匠们把巨大的石 材切割成一定尺寸的石板或石块,而后“定大型” (粗加工)雕出作品轮廓,再通 过精心的雕琢、打磨,处理每一个细节。从 1 名石匠数日之内就能完成的人偶和玉兔一类的摆件,到几名石匠耗时数月才能完成的巨型石狮子,都通过这样的流程 被雕刻出来。 
    不过,与古代相比,现代的汉白玉工匠更重视材料的科学分配。将雕刻大件 作品余下的边角料制成小摆件,供观光客购买收藏,就是一种合理利用石材的新 思路。我们知道,石雕的体积一定会小于石材的体积,举例而言,雕刻一尊80厘米高的石狮,很可能要使用 100 厘米高的石材。如果在古代,多出来的 20 厘米通 常会被当成是毫无价值的废料,但这块较小的材料完全可以雕成一个小摆件。在 汉白玉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我们需要用‘文化创意’的思维火花,为这种著名 的石材赋予全新的价值。我们也希望通过汉白玉文化艺术节这样一个载体,让更多的年轻一代关注汉白玉艺术在 21 世纪迸发出来的创新之美。